電影 | 玩轉腦朋友 -每一個人,傷心了就哭泣。

玩轉腦朋友

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,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,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,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,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。

-侯孝賢《最好的時光》


自從幾年前在情緒大病一場時又同時修讀心理學,對人腦的構造也就多了一點好奇。在醫學上,人腦是人體所有器官中最複雜的部份,有著千億個腦細胞,平均每24小時產生4千種思想,情緒記憶都由它掌管。即使在醫學昌明的今天,人腦依然是最接近自己,卻又最難令人明白的器官。

Pixar 動畫向來是品質保證,每次都帶著觀眾飛越幻想國度,天馬行空讓人好不著迷。這次再進一步,直接飛進大家的腦海裡去,意圖以動畫形式向觀眾解釋人腦與情緒的奧秘,結果小孩笑得開懷,大人卻紛紛潸然淚下。

這就是成長啊。

玩轉腦朋友

大抵大家對成長都有一番痛的領悟,《玩轉腦朋友》在 Rotten Tomato 錄得高達98%的正評,不少人均認為它是 Pixar 歷年來最佳作品之一。導演 Pete Docter 以自己女兒為藍圖,創作出Riley這角色。製作團隊為了了解人的情緒如何左右行為,特地請來神經學家和腦神經專家到Pixar總部教授各種醫學知識。擅長講故事的 Pixar 團隊再次發揮出實力,簡單地將情緒劃為五個主角,卻又不簡單地探討情緒和心靈,甚至在接觸到幻想、夢境和潛意識之餘不失童真。這編劇的深厚功力可見一斑。

《玩轉腦朋友》的主角是五種大腦的情緒:Joy、Sadness、Fear、Disgust 和 Anger。五種情緒在「大腦總部」替 Riley 對外界的一切感官事件作出反應,然後這些經驗會根據當時的情緒形成不同顏色的記憶球,其中特別重要的則會組成核心記憶,塑造 Riley 的人格島。光球生成後會先安放在大腦總部的短期記憶區,到 Riley 入睡後再送往長期記憶區。在那裡,大腦技工會定時清理不重要的記憶球送往記憶堆填區,有時也會將一些記憶球送回大腦總部讓 Riley 重溫。核心記憶群則會催生人格島,主宰 Riley 的性格和處事方式。

小女孩 Riley 的大腦由 Joy 主宰,故此身邊親友都特別喜愛這個正能量製造機。小女孩因為父母的生意被迫和熟悉的環境、朋友告別。身處溫暖如春的三藩市,卻只懷念著明尼蘇達的那個冰湖。但情緒始終由大腦主宰,每次眼淚要滴下,Joy又會出來主持大局,令 Riley 仍然是那個為父母解愁緒的小孩。也許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導致大腦也亂作一團, Joy 和 Sadness 走失了,剩下 Fear、Disgust 和 Anger,Riley的人格小島開始逐個崩盤,Joy 要趕回大腦總部拯救 Riley,令她回復快樂。

在長期記憶區周圍遊蕩的 Joy 和 Sadness,遇上韋莉兒時的幻想玩伴乒乓,帶著她們穿過幻想、走過夢境,最後與 Joy 共同跌入記憶深淵的乒乓為了幫助樂樂逃離決定犧牲自己,送 Joy 回去繼續守護 Riley。這段劇情雖然不到半分鐘,之後也沒有煽情處理,戲院卻幾乎同一時間響起抽泣聲。我是個永遠向後看多於望向前的人,看著乒乓和堆填區中的記憶球幻化成灰,眼淚完全停不了。曾經創造過珍貴的回憶,也曾經深信著回憶永不褪色。如今連回憶的存在都未必記得,更遑論種種細節了。但《玩轉腦朋友》想說的是:在成長中,有些人與事總是要告別的。如同蘇打綠曾說過:「要向前走,總是得先告別。」忘記回憶並不可怕,重要的是創造新回憶的勇氣。

本片第二個哭點,也是全片最重要的訊息,就是讓 Joy 明白了 Sadness,也讓 Sadness 明白了自己的角色。Joy 以前不讓 Sadness 觸碰任何 Riley 的記憶球,在長期記憶區也曾經拋下 Sadness ,因為 Riley 更需要的是快樂。

但真的是這樣嗎?

快樂、悲傷、生氣、厭惡、害怕,皆共生共存。不同顏色的記憶球,共構出生命中色彩斑斕的每個瞬間。沒有怒哀樂的襯托,就顯不出快樂的珍貴,我們也無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Joy 和 Sadness 回到總部後,Joy 願意讓出位置讓 Sadness 接管 Riley 的情緒,一番大哭換來家人的擁抱和諒解,證明悲傷並不可怕。流淚不要緊,示弱也不要緊;它是個訊號,是你願意信任身邊人的信號。如果你有個願意在他面前不顧一切大哭的身邊人,請好好珍惜他。

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,是讓你不停思考。兩個禮拜前看電影的時候,人格島的塌落沒有讓我太受撼動。畢竟失去「做小孩」的特權心態,也正是成長的現實。回到家後,卻不停想著那些灰飛煙滅的島嶼。

首先,是成長中可說是首當其衝的「傻瓜島」。小時候,笑就是笑,淚就是淚,管他有誰在旁看著呢。長大了,流淚是示弱,笑成了堅強。

以前中小學年代的親密好友,你還有聯繫嗎?好不容易見面聚會,是不是又有許多不能盡訴的話題呢?於是,「友誼島」就這樣崩塌了。

進入社會後,每天工作加班早就將僅餘的能量都壓榨完,週末不好好睡上一覺也就對不起自己,多久沒去延續以往的興趣又有何相干?「興趣島」也再不相干了。

工作對客戶對同事總是要笑臉相迎,下班後照在鏡子上的是一張慘淡的臉。回到家,甚麼也不想說,只想自己靜靜。久而久之,連「家庭島」都不見了。

再回頭一望,「誠實島」早在很久以前,就不再存在了。

小孩笑,因為韋莉的十二歲尚離他們很遠;
大人哭,因為韋莉的十二歲已離他們很遠。

但正如前面所說,回憶珍貴之處並不必是回憶本身。重要的是我們有坦誠面對不完美的自己,坦誠向別人伸手示弱,坦誠對過去說再見的勇氣。人當然不可能永遠活在童年的泡泡中,但誰說我們不可以封存它們,成為心底最美的一塊寶石?

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our kids. Please don’t grow up, ever.

就讓我們抱著這份祝福,繼續創造珍貴的記憶球吧。

Tags from the story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